发苦的“牛奶糖”
砸了100万租临街地下室,这家服装店很快发现赚钱只是梦想。
看着成府路南侧迎来送往的商家,“牛奶糖”的吴姐(化名)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几年间,店西侧的“森马”从三层缩减为一层;“KAMA”人去楼空,只剩几个留守的拆搬工人;东侧的“以纯”倒闭了又开业,老板换了不下三茬。
“牛奶糖”是家小服装店,它的日子也不好过,至少远不如这个名字甜蜜。
吴姐是老板的姐姐,每月工资2000元,朝九晚十都在店里。听说我要采访,她显得很激动:“老觉得五道口挺好,进来之后才发现被骗了。都看这条街租金让人咋舌,以为能赚大钱呢,但钱都让房东挣了。除了房东,这儿没有挣钱的。”
走下20级狭窄而陡峭的台阶,便进入“牛奶糖”开在地下一层的店里。这里大约有20平米,一些并不精致的女装被随意挂在墙上,更多的货品散乱地堆在几个大箱子里,任由顾客挑选。它们的标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,一套看上去和地摊货差不多的休闲装标价接近500元。按照店主的说法,这些服装都是清一色的“外贸进口”货。
五道口学生多,很多人买不起高价服装,但迫于租金压力,店家也无法降价。就这么耗着,“牛奶糖”常常整日不开张。
“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,哪有服装店不开张的?除了周末,平时我们还真有不开张的时候,就算周末开张了,也常是一两笔小单。”2009年前后,“牛奶糖”老板以每年100多万元的租金盘下了这个沿街店面,很快她发现这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。但合同一签就是几年,反悔也来不及了。“违约也要赔偿,何况人家那还压着半年房租呢。”眼下,每年二三十万元的亏损让她不敢奢求盈利,唯一的办法就是挑些便宜实惠的东西卖,赚点儿是点儿。
“我们也去找房东谈过,说想降房租。但房东说了,你现在搬走,马上就有人接。人家说这话很牛啊,他说你130万租的,我转手135万马上就能租出去。你还怎么跟他谈?”吴姐一脸无奈。
除了房租,周边环境的变化也加剧了生意的窘境。2011年,成府路南侧商家为抗议门前夜市分流客流,向政府联名上书,要求取缔夜市。不久后,一条绿化带在夜市的原址上建了起来,周边被将近一人高的护栏所包围。
“护栏立起来之后,把我们这边的门脸全给挡住了,摆地摊的过不来了,顾客也被拦在外面了,就算想进店也得绕一圈才行。”此后,客流更是少得可怜,店家们怨声载道。“现在我们倒是怀念从前有夜市的日子,其实依仗他们还能带些客流。”
“牛奶糖”的另一家分店就开在马路对面的市场门口,一间用玻璃搭起的小屋,每年租金10万元。很多同样款式的服装在分店的销量都不错,甚至还能小有盈利,但一样的货挪到大店一单都卖不掉。吴姐也很纳闷,“说来奇怪,我们老板从16岁开始做服装,在北京也开了大大小小几家店,只有五道口这一家赔钱。”
“我现在特别想跟人说都别来这儿,好些人不知道,还以为进来就能挣大钱呢,实际进来你就赔,能坚持到合同到期就不错了,有的连合同到期都坚持不到。这旁边的达芙妮是新来的,之前的淑女坊连半年都没撑到。”
不只是沿街店铺,一些隐匿在底商楼上的生意也难以维持。“牛奶糖”二楼的机票销售点由于客流稀少刚倒闭,据说房东把那改造成了自己的办公室。
“我们赔了3年了,看着这条路上的店进进出出,我们也快坚持到头了。下一步就是坚持到合同期满,不挣钱在这干嘛啊,一年100多万!”
2012年年底,“牛奶糖”的合同终于到期了。这是它“坚守”五道口的第三年,也是最后一年。